五墨堂艺术网-中国艺术门户网站!

五墨堂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

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

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

叫“行草”。

一、《兰亭序》(请将手机横过欣赏)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

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

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

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二、《祭侄文稿》(请将手机横过欣赏)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

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

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

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

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

宝贵。

三、《黄州寒食帖》(请将手机横过欣赏)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

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

心情。《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四、《伯远帖》(请将手机横过欣赏)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

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

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

《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韭花帖》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

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

以表示谢意。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

态,故是少师佳处。”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

亭序》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

《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

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

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

虚议也。”

六、《蒙诏帖》(请将手机横过欣赏)

  《蒙诏帖》,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

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

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 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

是真。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且帖后钤有

“绍兴”、“韩世能印”、“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安岐之印”等鉴藏印,说明曾经宋内

府、明韩世能、清冯铨、安岐收藏,以后又入清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北京故宫博

物院。

  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酣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宏,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其结体

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而是因形而变,依势而化,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体楷书那

样取正势,而是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其用

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耿介特立,而是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

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诚如周必大说:

“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道焉。”其章法大小肥瘦,参差错落,虚实疏密,

相映成趣,前后照应,一气贯注,擒纵收放,随势幻化,“枯润纤浓,掩映相发,非复世能仿

佛。”

七、《张翰思鲈帖》

  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纸本,纵25.2厘米,

横33厘米。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

是欧书中的精品。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

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

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

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

势,绰有余妍。”是很有眼力的。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八、《蜀素帖》(请将手机横过欣赏)

  《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四川

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

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南宫见了却“当仁不

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

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 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米芾用笔如画竹,

喜“八面出 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 刷字”的

独特风格。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 动态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

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 之,当为生平合作”。

  《蜀素帖》,绢本长卷,有乌丝栏,高29·6厘米,长284·2厘米,计71行,658字,

内容是自作五七言诗八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

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九、《松风阁》(请将手机横过欣赏)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

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

“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

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

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十、《土母帖》

  《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后有萧引高、

王严实、王称等跋。《珊瑚纲》、《书画汇考》、《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

  李建中,945年生,1013年逝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宋书法家。字得中,号严夫民

伯。后随母迁居洛阳。官至工部郎中。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

台。被人称“李西台”。好游山水,多留题。自称严夫民伯,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是

当时无人敢望其项背的名书法家。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

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土母帖》

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

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范韬
编号:015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14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13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12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11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10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09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08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07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06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05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04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03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02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范韬
编号:001
名称:山水
尺寸:电话咨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数:1 18条/页 共1页 转到:第页  

 
  ※ “观山悟道——李化猛
  ※ 城市隐者--国画家李
  ※ 青年艺术家李化猛迎新
  ※ 【观山悟道,淳道展讯
  ※ 著名书画大家李宝林师



《豫南山乡》李猛
The ugg classic tall boots became popular in US where surfers realized that these weredesigned to warm ugg boots sale the feet quickly as needed. Economic are Ugg Australia Boots not a new product, but the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ugg classic tall boots. Recently, Ugg has become a trend Classic Cardy UGG Bootssetter with great designs ugg classic cardy boots as the Classic and Argyle. Because of this trend popularity and high demand for these ugg boots, footwear manufacturers have found to produce imitation cowhide instead of sheepskin.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things.You have to select a good online store to choose ugg boots the excellent products for you when ugg boots sale is really a good place to buy ugg boots.Don't hesitate to come in please and you will find Ugg Australia Boots what you want.
  版权所有©五墨堂
电话:13703983081 微信号:13703983081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中方园路11号华瑞园紫薇苑8b302室
豫ICP备案12024954号